电子元器件是元件和器件的总称。
电子元件:指在工厂生产加工时不改变分子成分的成品,元件属于不需要能源的器件。它包括:电阻、电容、电感等。
电子器件:工厂在生产加工时改变了原材料分子结构的产品称为器件。
电子器件分为:
1、分立器件,分为(1)双极性晶体三极管 (2)场效应晶体管 (3)可控硅 (4)半导体电阻电容;
2、主动器件(又称为有源器件),是指电路中含有放大控制元(如半导体、三极管、MOS管等)的电路器件,主动器件需要外部提供电源才能工作。
集成电路,英文为IntegratedCircuit,缩写为IC;顾名思义,就是把一定数量的常用电子元件,如电阻、电容、晶体管等,以及这些元件之间的连线,通过半导体工艺集成在一起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。
检测范围
电子元器件:电阻器、电容器、电感器、场效应晶体管、三极管、二极管、电连接器等;
集成电路:数字集成电路(小规模集成电路及大规模集成电路)、半导体集成电路等。
检测项目
环境可靠性、机械、物理和寿命试验。
上一篇:失效分析
下一篇:CE认证
- 国家认监委批准《汽车芯片认证审查 通用技术要求》等5项认证认可行业标准
- 欧盟扩大REACH附录XVII 多环芳烃(PAHs)的限制 范围!
- 欧盟发布化学和相关活动的实验装置标准EN 71-4:2020+A1:2025
- 加拿大ISED认证收费标准调整要注意什么
- ECHA发布REACH PFAS限制提案最新进展
- 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5项食品接触材料新标准及1项标准修改单
- 服装及鞋袜国际RSL管理(AFIRM)2025版限用物质清单测试介绍
- 双标”+监督办法三重升级!2025食品标签新规亮点解析
-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:乙酸乙烯酯被列入加州第65号提案致癌物质清单
- 韩国K-REACH监管体系2.0版技术革新要点解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