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棚膜高低温检测依据 GB/T 13735 - 2017 标准的耐候性测试
在大棚膜的耐候性测试中,依据 GB/T 13735-2017《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》 标准进行的高低温检测,是评估大棚膜在极端温度环境下性能稳定性的关键环节,主要模拟其在田间使用时经历夏季高温、冬季低温及昼夜温差变化后的抗老化、力学性能保持能力等。
该标准虽未单独设立 “高低温检测” 章节,但耐候性测试涵盖了对温度变化的模拟,且高低温环境是影响大棚膜耐候性的重要因素,测试需结合标准中 “耐候性能” 的相关规定,重点关注以下方面:
测试目的
验证大棚膜在长期高低温交替、极端高温或低温环境下,是否出现开裂、脆化、软化、力学性能下降(如拉伸强度、断裂伸长率降低)等问题,确保其在农业生产周期内(通常为 1-3 年)保持有效功能。
相关性能指标关联
高低温环境会直接影响大棚膜的耐候性,测试结果需与以下指标结合判定:
拉伸性能:经高低温处理后,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保持率(需符合标准中对应厚度薄膜的要求,如普通膜拉伸强度≥10 MPa,断裂伸长率≥300%)。
耐老化性:通过人工加速老化试验(包含温度参数)模拟高低温及紫外光等综合作用,评估老化后的性能衰减。
低温冲击性能:部分类型的大棚膜需测试低温下的抗冲击性,避免冬季低温导致薄膜脆化破裂。
GB/T 13735-2017 中耐候性测试主要采用 人工加速老化试验(模拟自然环境中的阳光、温度、湿度等因素),其中温度是核心参数之一,具体流程如下:
试验设备
使用氙灯老化试验箱或荧光紫外老化试验箱,可精确控制温度、湿度、光照强度等参数,模拟高温暴晒、低温霜冻等环境。
温度参数设置
高温阶段:模拟夏季正午大棚内高温,通常设置试验箱温度为(65±3)℃(根据不同地区气候可调整),同时配合一定湿度(如 50%-70%)。
低温阶段:模拟冬季夜间低温,部分循环测试中会加入低温步骤,如(-20±3)℃,评估薄膜在低温下的抗裂性。
温度循环:部分测试采用高低温交替循环(如 - 10℃→60℃→-10℃),模拟昼夜温差较大的环境,加速材料老化。
试验时长
根据大棚膜的预期使用寿命设定,通常为 1000 小时、2000 小时等(需与自然老化周期对应,如 1000 小时约等效于户外使用 6-12 个月)。
测试样品处理
性能检测与判定
测试老化后试样的拉伸强度、断裂伸长率,并与对照组对比,计算保持率。
若老化后拉伸强度保持率≥70%、断裂伸长率保持率≥50%(具体数值需符合标准中对应产品等级的要求),则判定耐候性合格;反之则不合格。
同时观察试样外观,若出现明显开裂、变色、发脆等现象,即使力学性能达标,也可能判定为不合格。
与自然老化的结合:人工加速老化试验(含高低温)可快速评估耐候性,但条件允许时,需结合户外自然暴露试验(如在不同气候区架设样品,定期检测),结果更贴近实际使用场景。
样品代表性:试样需从同一批次产品的不同部位裁取,确保均匀性,避免因局部缺陷影响测试结果。
设备校准:试验箱的温度、光照、湿度等参数需定期校准,保证测试条件的准确性和重复性。
通过以上基于 GB/T 13735-2017 的高低温相关耐候性测试,可有效评估大棚膜在极端温度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,为其使用寿命和适用区域提供重要依据,确保农业生产中大棚膜的耐用性和可靠性。